由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下屬陜西廣電影視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攝制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之《米脂——黃土高原谷米香》將于今晚(1月30日)20點黃金時段在CCTV-4央視中文國際頻道首播。
黃土高原?米汁如脂
你能想象,這綠意盎然的畫面,是黃土高原上的景象嗎?這片土地上生長著的,是一種名為粟的古老農作物。粟,就是谷子,脫殼后就是我們常見的小米。
陜西省榆林市的米脂縣,地處北緯38°小雜糧黃金種植帶,土壤和氣候十分適合小米的種植。當地縣志記載:“地沃宜粟,米汁如脂”,這里出產的小米油性極大,煮出來的米粥泛著厚厚的米油,而“米脂”之名便是由此而來。
而今,米脂縣幾乎家家戶戶種小米,2023年,米脂全縣谷子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總產量超過4萬噸,產值突破3億元。靠著一顆顆金黃的米粒,米脂人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征山治水 貧瘠土地變良田
然而在70多年前,這片土地還是一片荒涼貧瘠的景象。就拿米脂縣高西溝村來說,全村4平方公里的面積,有40座山峁,21道溝壑,沒有一塊像樣的平地不說,水土流失還極為嚴重,“山上光禿禿,溝里洪水流,年年遭災害,十年九不收”,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20世紀50年代,高西溝人開始了一場征山治水的綠色征程。讓山上綠起來,不是一時半會兒就可以實現的,眼前最要緊的事是趕在洪水期到來之前,把大壩建起來。
為此,大家從山里采來石料做成石碾來壓路,去剛化凍不久的河水里撈石頭來筑壩,三個月后,大壩順利建成。村莊周圍也多了40多畝良田。
為保持水土,打壩造田的同時,大家也開始在山上植樹造林,路不好走,坡又陡,大家就身上挽著繩子下坡去種。直到今天,村里都還有個不成文的約定,每個入黨的人都要先去山上種100棵樹。
一日日的付出終于迎來了改變,如今高西溝村的40座山、21條溝全部得到有效治理,貧瘠土地變成了高產穩產的良田,畝產增加了近八倍,村民們也過上了好日子。
產業升級在路上
這幾年,隨著現代化農業逐漸在各地推廣,米脂也進行了產業升級的嘗試。
任大哥就在家鄉種了一片高標準農田,里面種植的“米谷1號”“米谷2號”,是2020年跟隨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進入太空遨游的新品種。
與靠經驗種地的傳統耕作方式不同,這片谷子地與小氣候站建立了緊密聯系,農田的各項數據、未來的天氣情況等都可以隨時監測,而“新農人”也能夠根據傳來的數據隨時做調整。
任大哥在農田里搞創新的同時,又有年輕人在加工、銷售方面進行著探索。有人引進小米加工自動化流水線設備,便于小米的標準化生產;有人嘗試帶動村民進行電商直播,讓手機成為大家的“新農具”……
今晚20:00,鎖定CCTV4,《記住鄉愁》#鄉村振興#系列,走進陜北大地“小米之鄉”,喝一碗“米汁如脂”的小米粥,看看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聽聽耕耘在這片黃土地上的人們的故事!